《中国历史评论》由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筹备基金、韩连琪学术基金、王仲荦学术基金、迪斯尼(香港)文化基金、东方历史文化基金等提供经费支持,每年六期,面向海内外公开发行。编辑部设在yl23455永利官网。
《中国历史评论》刊发有关中国史和世界史的重要研究成果,设有国际历史科学大会、学术集成、经典重温、史家与著述、研究与观察、图志、新著新译、海外译稿等栏目。除秉持一般学术通则外,另有以下几点特别说明:
第一,偏重学术研究的思想性、经世性与公共性,关注历史学对价值、秩序与发展的正向导引,关注历史学对知识群体和精英阶层的影响力。这一定位已获得广泛认可。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史教授夏明德(Lynda S.Bell)说:“以我个人的观察,中国近30年的史学期刊,或太专太窄,仅限于历史学家中的一小部分人使用;或太俗太浅,过度专注于解密、窥黑和市井琐谈。真正适合知识群体和政治精英、企业精英阅读的史学期刊似乎还没有。《中国历史评论》的创办,让我有了一种谨慎的乐观。”
第二,偏重中国史、外国史,或古代史、当代史等不同专业区隔中彼此互为兴趣的话题,关注此类话题中的主流观点与权威论述,偏重发表“公众关注度比较高的学术话题”。 已刊发的《论“隆中对”:近30年研究的重要突破》《半部论语治天下:历史真伪与文化价值》《1950年代的教授分级与史学大家》、《1950年代中国人文学科的重建》《宏业渐成:1949年中共建国战略的递进》《“劳心”与“劳力”的合离变迁》《革命是怎样发生的:五论<旧制度与大革命>》《“狐狸”如何成“精”——中国文化中的“狐狸精”》《试论1949-1980年间有关“风水”的历史学研究》《乡村“群众闹事”研究》《中国人的人性与道德》等,都是公众关注度极高的学术话题。
第三,原创、转载与观点集成并举。其中,重要话题的学术观点集成,是一种较新学术体裁,可集中反映史学界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进度。尊重作者的行文风格与注释习惯,篇幅则服从作者的整体构思,长文可至四五万字。尤为重视学术短论,除推崇读史札记等传统短论外,亦特别关注课堂、会议、各类即席发言,以及各种课题设计中的精粹观点。
第四,注重传承《史地学报》和《文史哲》初创时的精神,将办刊与学生的读书和培养有机结合起来。创刊后的1-12期,共刊发中外学术名家的原创性文章30余篇,而刊发青年学者的原创性论文21篇;刊发青年学生(本科生、研究生)的读书笔记(书评)55篇、学术观点摘录与集成(学术话题集成)25篇、原创论文24篇。